阅读本文前股市配资交易论坛,诚邀您点击“关注”,以便随时查看更多优质内容,并与大家共同讨论与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!
截至目前,俄乌战争已持续超过两年。从最初的“俄国速胜”到后来的“乌克兰反攻”,再到如今的僵持局面,战争的走向依旧扑朔迷离,形势不断变化。除了局部的战斗,这场战争对全球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,牵动着世界的各方利益。特别是其中,有三个国家因此受益颇多,而另外三个国家则深受其害。那么,到底是哪些国家从中获得了好处,又有谁最终会在这场战争中胜出呢?
首先,作为战争的一方,俄罗斯自然难以摆脱战争对自身的影响。若要理清俄乌战争的起因,必须先了解俄罗斯为何如此关注乌克兰的每个动作,甚至不惜动用武力。众所周知,俄罗斯与北约的缓冲带,主要通过白俄罗斯、乌克兰以及波罗的海的几个国家来维持。而波罗的海国家领土狭窄,白俄罗斯则长期被视作俄罗斯的“亲密伙伴”,因此,乌克兰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。尤其是1991年,北约曾承诺不再向德国以东扩张,但在1999年却接纳了三个新成员,这种扩张行为使得北约与俄罗斯的矛盾不断加剧,乌克兰也成为了双方博弈的焦点。
展开剩余81%随着2014年俄罗斯支持的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,乌克兰的亲美倾向愈发明显,这加剧了俄罗斯的危机感。俄罗斯急需在北约和自己之间建立一条缓冲带,普京随后出兵迅速控制了克里米亚、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。正是这些地区的归属问题,引发了后来的俄乌战争。然而,俄罗斯在出兵占领这些地区的同时,已面临来自美国及北约的经济制裁,这对俄罗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。自此,俄罗斯的GDP损失已达四万亿美元,而在正式发动战争后,北约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更是屡屡升级,总量达到2778项,成为全球制裁最多的国家。
此外,苹果、微软、大众等知名企业纷纷撤离俄罗斯,科技市场受到了严重影响。俄罗斯卢布对美元的汇率也一度跌破50%。随着战争进入僵持阶段,俄罗斯付出了大量的人员伤亡,并且对国际影响力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害。尽管如此,俄罗斯国内的情况却并未如预期那样崩溃,这与欧美等国的制裁政策有一定关系。尤其在克里米亚事件后,俄罗斯开始实施“去美元化”政策,推动使用非美元货币进行贸易,逐步摆脱了美元的依赖。同时,俄罗斯的广阔国土和自给自足的能力,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。虽然如此,俄罗斯最终能否摆脱战争的泥潭,还需继续观察。
接下来,我们要谈到战争的另一方——乌克兰。作为大国博弈的棋子,乌克兰的处境可谓左右为难,一方面不得不接受北约的拉拢,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警惕身边的俄罗斯。经过反复权衡,乌克兰最终选择了加入北约。然而,乌克兰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,军力相对薄弱,处理东乌民兵叛乱时便显得捉襟见肘。经过几年磨砺,乌克兰不仅敢于与俄罗斯抗衡,还能派兵与俄军作战,这背后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和武器援助。
然而,大国博弈的背后,苦的却是底层百姓。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,乌克兰的伤亡人数已突破四十万,许多城市的建筑遭到严重破坏,民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。尤其是战争最为激烈的乌东地区,1800万平民陷入了流离失所的困境,几乎占到了全国人口的一半。为了避难,大部分民众只能依靠地铁车厢等简易场所过渡,而寒冷的冬季使得许多人难以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。与此同时,乌克兰军队的损失也不容小觑,迫使其不断进行征兵,年龄范围也从原来的20岁到40岁,扩大至16岁到65岁。
但乌克兰能坚持到现在,除了其民众的坚韧,也离不开北约的源源不断的支持。然而,北约的援助并非“无偿”,乌克兰已经欠下了上千亿美元的债务,而其2021年的GDP仅为2000亿美元,这意味着乌克兰将陷入长时间的债务偿还困境。此外,作为一个工业化国家,乌克兰的钢铁工业原本是其主要经济支柱,但战争爆发后,多个钢铁厂被毁,经济命脉被切断,乌克兰的自主生产能力严重受限,进一步加剧了对北约的依赖。
战争中的另一个受害者是欧盟。由于与俄罗斯的地理关系,欧盟在能源方面与俄罗斯有着深度的绑定,这让欧盟即使想要制裁俄罗斯,也无法彻底切割。俄乌冲突爆发后,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暴涨,尤其是“北溪二号”管道的建成,使得欧盟在能源供应上愈发依赖俄罗斯。然而,这一管道最终遭遇了破坏,虽然幕后黑手没有确凿证据,但美国显然受益其中。作为全球最大天然气出口国,美国一直反对“北溪二号”,认为该管道会增加欧盟对俄罗斯的依赖,进而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。
随着“北溪二号”管道的破坏,欧盟各国尤其是德国,面临能源供应短缺的困境,这迫使它们减少工业生产来保障民生,导致经济损失严重。而美国作为战争中的最大赢家,借此机会大发战争财,不仅通过北约向乌克兰出售大量武器,还能通过削弱俄罗斯和欧洲的影响力,稳固自己在欧亚大陆的主导地位。
除了美国,印度也在这场战争中捞到了好处。美国宣布制裁俄罗斯石油后,印度抓住了这一商机,开始大规模购买俄罗斯石油,并以低价获得资源,再通过中间商转卖给欧洲。这种巧妙的中间商操作让印度获得了可观的利润,而欧盟也在不违反制裁的前提下,解决了石油供应问题,实现了双赢。
最后,中国也在这场战争中获益匪浅。虽然中国与欧美和俄罗斯的关系复杂,但战争的焦点转移为我国减轻了外交压力。在俄罗斯受到西方制裁的情况下,中国成为了俄罗斯的关键贸易伙伴,能够以优惠的条件获得俄方资源。同时,中国的外交政策灵活多变,可以同时与欧洲发展经济、吸引乌克兰的技术人才,并在美中关系中保持平衡。总体而言,中国凭借不结盟的外交立场,在这一局势中游刃有余。
至于谁将是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,答案或许依然难以揭晓。最有可能的赢家还是美国,尽管其背后操控的代价巨大,战争的最终结局将决定各方得失,而最终的“赢家”将是谁,还需时间来验证。
发布于:天津市英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