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当第一缕金红的阳光跃上墙头的那一瞬正规长沙配资平台,整个世界仿佛发生了变化……”
这句引人深思的话,出自中国女翻译家杨必的散文《光》。
在文章中,杨必描写了初升的太阳如何驱散所有阴霾,带来希望与光明。但现实中,尽管她在笔下描绘了如此光明的图景,杨必这位终生未嫁的才女,未曾因那金红的阳光觉醒,而是悄然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。她的离世,也像极了那句关于光的诗句,静默、安然,却又带着一丝无法言喻的悲哀。
虽然许多人对“杨必”这个名字可能感到陌生,但她的姐姐杨绛却广为人知。杨必是杨绛最小的妹妹,生于1922年,比杨绛足足小了11岁。作为家中的第八个孩子,博学多才的父亲杨荫杭便用“八”的古音给她取名“必”。
展开剩余84%杨荫杭不仅是“江南才子”的代表,还是革命先行者之一,早在1905年便加入了同盟会,成为最早的革命党人之一。辛亥革命后,杨荫杭投身司法与教育,过着较为奔波的生活。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,杨必从小便浸润在浓厚的文学气息中,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。
然而,杨必自出生起就身体虚弱,母亲在怀孕期间健康状况不佳,杨必便成了家人多加关爱的对象。她的外貌尤为像已经早逝的二姐,使得家人对她更是倍加疼爱。尽管如此,杨必并没有因此变得娇气,相反,她天真活泼、机智聪慧,早早展现出了过人的语言天赋。
杨绛曾回忆道,有一次她看到杨必神色慌张,鼻子上还留着一道黑印,关切地问:“怎么了?”年仅两岁的杨必,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,淡定地回答:“我囫囵着跌下来的。”
这简单的三字回应,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她从楼梯上跌落的狼狈景象。如此简练却精准的表达,令人忍俊不禁。而杨必的模仿天赋也同样令人惊叹,她能把家里的小狗和电影中的人物模仿得栩栩如生。
杨必出生后不久,杨家全家从上海搬到了苏州。母亲请来了二姑母杨荫枌为家中子女授课。虽然年幼的杨必尚未开始正式学习,但她早已偷偷窥视母亲床头的《石头记》,并兴奋地和姐姐们分享书中的趣事,甚至描述起了史湘云睡觉时不老实露胳膊的细节。
二姑母初到杨家,便察觉到杨必有两个“不乖”的地方:其一,杨必总是避免洗脸,每次母亲拿着热毛巾来时,她便会喊着“逃逃逃”,然后小跑着躲避;其二,杨必从小不爱睡觉,以至于二姑母打趣道:“这孩子怕不是前世在梦中死去,这辈子才不敢好好睡觉呢。”结果这一句玩笑话,竟预言了杨必后来的命运——终究是在睡梦中离开人世。
然而,生活的安宁并没有持续太久。1937年,日军占领苏州,杨家不得不迁往乡下避难。那个时候,杨必的母亲已经身患重病,父亲和大姐留在家中照顾母亲,做最坏的打算。杨必不肯离开母亲,直到母亲去世后,她才与父亲和大姐一同前往上海生活。
四姐杨绛结婚后去国外留学,那时杨必才13岁。待杨绛归国时,杨必已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。杨荫杭在临终时曾对杨绛说:“阿必就交给你了,你们几个,我可以放心,唯独她……”父亲的嘱托中,透露出对杨必婚姻的担忧。
杨荫杭对杨绛嘱托婚事时,特别强调如果没有合适的婚姻,宁可不嫁。杨必虽身体羸弱、外表柔和,但内心坚韧、性格刚强,一直坚持自己有独立思考的权利。她从小就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,连姐夫钱钟书都称她为“杨家的西碧儿(Sibyl)”,与古代西方的女预言家相提并论。对于婚姻,杨必一直心如止水,杨绛也从未逼迫过她。
有朋友曾尝试为杨必介绍对象,杨绛总是帮助她斟酌,但看到杨必毫无兴趣,便婉言谢绝了别人的好意。杨必的一位闺密贾植芳曾开玩笑地为她物色对象,并推荐了一位留学归来的学者。然而,这段未曾开始便已结束的“婚姻安排”最终也未能成功。
杨必还曾与中德混血的刘德中有过一段深厚的友谊。两人因相同的学术兴趣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外界甚至称他们为外文系的“金童玉女”。不过,刘德中已有妻室,杨必也从未有过与他人争夺的心思,两人的关系一直止步于纯粹的友谊。
此外,杨必与国学大师钱基博的弟子徐燕谋关系也非常好。徐燕谋曾因杨必的去世写下了四篇悼诗,表达了自己对这位才女的深切悼念。
杨必虽一生未婚,英年早逝,但她在翻译界的成就却无人忽视。她翻译的《名利场》至今被誉为经典之作。与许多著名翻译家不同,杨必没有在国外接受过语言熏陶,她的英语学习完全依靠国内的教育。中学毕业后,杨必就读于上海的震旦女子文理学院,并且因英语出色,曾为在国际劳工局工作的陈麟瑞先生担任翻译。
毕业后,杨必留校任教,并在傅雷的鼓励下开始翻译工作。她翻译的第一部作品《莱科托堡》得到了很好的反响,随后的《浮华世界》更是让她在翻译界名声大噪。尽管她工作压力巨大,身体状况也不佳,但她依然以坚韧的毅力完成了翻译,并且交出了让人称道的佳作。
1957年,《浮华世界》正式出版,立刻受到广泛好评。杨必以其精准的译文和对原著的深刻理解,赢得了翻译界的高度认可。她的翻译不仅忠实于原文,还保留了原作的文学性,使得译文生动流畅,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。
然而,由于过度劳累,杨必的健康状况日渐恶化。1968年,她在写完几篇“交代”材料后,突然一觉醒来,再也没有醒过来,享年46岁。杨必虽未成家,但她在翻译领域的贡献,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英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